자료실

선원몽구(禪苑蒙求)_下卷

碧雲 2021. 3. 2. 15:53
禪苑蒙求卷之下

隱峯倒化
 (馬祖法嗣 傳燈錄八)鄧隱峯將示滅。先問眾云。諸方遷化。坐去臥去吾賞見之。
還有立化也無。眾云有。師問還有倒立而化者無。眾云未有。師乃倒立而化。
亭亭然其衣順體。時眾議舁就茶毗。屹然不動。遠近瞻視驚歎無已。師有妹為尼。
時亦在彼。乃俯近而咄曰。老兄疇昔不循法律。死更熒惑於人。於是以手推之。
僨然而踣。遂就闍維。

領眾坐亡
 石霜諸歿時。九峰道虔禪師作侍者。眾請堂中第一座嗣諸住持。方議次。虔犯眾曰。
未可。須明先師意旨乃可耳。眾曰先師何意。虔曰只如道古庿香爐一條白練如何會。
第一座曰。是明一色邊事。虔曰果不會先師意。於是第一座者起炷香誓曰。
我若會先師意。香煙滅則我脫去。不然煙滅不能脫。言卒而脫去。虔拊其背曰。
坐脫立亡不無。首座會先師意即未也。

歸宗拽杖
 (馬祖法嗣)皈宗入園取菜次。師畫圓相圍却一株。語眾曰。輙不得動著遮箇。眾不敢動。
少頃師復來。見菜猶在。便以棒趂眾。

普化踢床
 (盤山寶積法嗣 會元十一)臨濟同普化赴施主家齋次。濟問。毛吞巨海。芥納須彌。
為是神通妙用。本體如然。化蹈倒飯床。濟云太麤生。化云。這裏是什麼所在。說麤說細。
濟來日又同化赴齋。問今日供養何似昨日。化依前蹈倒飯床。濟云。得即得。太麤生。
化云。瞎驢。佛法說什麼麤細。濟乃吐舌。

雪峰過嶺
 (會元七)雪峯辭洞山。山曰子甚處去。師曰皈嶺中去。山曰當時從甚麼路去。
師云從飛猿嶺出。山曰今回向甚麼路去。師曰從飛猿嶺去。山曰。有一人不從飛猿嶺去。
子還識麼。曰不識。山曰為甚麼不識。師云他無面目。山曰子既不識爭知無面目。師無對。
師甞有頌曰。人生倐忽暫須臾。浮世那能得久居。出嶺始年三十二。入閩早是四旬餘。
他非不用頻頻舉。己過應須旋旋除。為報滿朝朱紫道。閻王不怕佩金魚。

洛浦還鄉
 (夾山法嗣 會元六)僧問洛浦。學人擬歸鄉時如何。師云家破人亡子歸何處。
曰恁麼則不歸去也。師云。庭前殘雪日輪消。室內游塵遣誰掃。乃有偈云。決志歸鄉去。
乘船渡五湖。舉篙星月隱。停棹日輪孤。解䌫離邪岸。張帆出正途。到來家蕩盡。
免作屋中愚。

法遠繡毬
 (葉縣歸省法嗣 會元十二)僧問浮山。師唱誰家曲。宗風嗣阿誰。師曰八十翁翁輥繡毬。
僧云。與麼則一句逈然開祖胄。三玄戈甲振叢林。師曰李陵元是漢朝臣。

文邃香囊
 (洞山价法嗣 傳燈七)僧問徑山如何是和尚家風。師云錦帳銀香囊風吹滿路香。

鵝湖比較
 信州鵝湖大義禪師李翱甞問大悲。用千手眼作麼。師曰今上用公作麼。
唐憲宗甞詔入內於麟德殿論議。有一法師問如何是四諦。師曰聖上一帝三帝何在。

佛日抑揚
崇壽登子
 (桂琛法嗣 普燈廿一)法眼初住臨川崇壽院。師指登子曰識得登子周匝有餘。
雲門云識得登子天地懸殊。

守芝石幢
 (汾陽昭法嗣 會元十二)瑞州大愚山守芝禪師。陞座。僧問如何是城裡佛。
師曰十字街頭石幢子。

羅山麨飯
 (石頭法嗣 會元七)明招到招慶。有度上座問。羅山尋常道。諸方盡是麨飯。
惟有羅山是白飯。上座從羅山來却展手示白飯請些子。招打兩掌。度云。
將謂是白飯。元來只是麨飯。招云癡人棒下打不死。度至夜間舉似諸禪客次。
招近前云不審。度云今日便是這箇上座下兩掌。有瑫上座云。
不用下掌就裏許作麼生。招云就裏許也道道。瑫無對。招云。
是你諸人一時縛作一束。倒卓向尿闥下。來日相見。珍重。

白雲蒿湯

慈明詐病
 (會元十二)慈明禪師有詔賜官舟南歸。中途謂侍者曰。我忽得風痺疾。
視之口吻已喎斜。侍者以足頓地曰。當奈何平生呵佛罵祖。今乃爾。
師云無憂為汝正之。以手整之如故曰。而今而後不鈍置汝。

法華佯狂
 (會元二)言法華。獨語笑。多行市里。蹇裳而趍。或舉手畫空。佇立良久。
從屠沽游。啖無所擇。道俗共目為狂僧。

方會雪屋
 (會元十九)揚岐方會禪師。初住楊岐。老屋敗椽。僅蔽風雨。適臨冬暮雪霰滿床。
居不遑處。衲子投誠願充修造。師却之曰。我佛有言。時當滅却。
高峯深谷遷變不常。安得圓滿如意。自求稱足。汝等出家學道。
做手脚未穩已是四五十歲。詎有閑工夫事豐屋耶。竟不從。翌日上堂曰。
楊歧乍住屋壁踈。滿床盡撒雪珍珠。縮却項。暗嗟噓。翻憶古人樹下居。

倚遇煙房
 (北禪智賢法嗣 僧寶傳中)法昌倚遇禪師。方韜藏西山。雲蓋守智禪師聞其飽參。
詣之。至双嶺寺。寺屋多僧少。草棘滿庭山雪未消。智見一室邃僻。試揚簾。
聞叱詬曰。誰故出我煙蓋。師方附濕薪火藉煙為暖耳。智反走。師呼曰來汝何所來。
對曰大寧。又問三門夜來倒知否。智愕曰不知。師云吳中石佛大有人不曾得見。
智不敢犯其詞。知其為遇也。乃敷坐具願親炙之。師使往謁真点胸。

平終虎嚙
 大陽平侍者。預明安之室有年。雖得其旨。惟以生滅為己任。擠陷同列忌出其右者。
瑯琊廣照公安圓鑒居眾時。汾陽禪師令其探明安宗旨在。大陽因平密授明安甞云。
興洞上一宗非遠即覺也。二師云有平侍者在。明安以手指胸云。平此處不佳。
又揑拇指叉中示之云。平向去當死於此耳。暨明安遷寂。遺囑云。瘞全身。
十年無難。當為大陽山打供。入塔時門人恐平將不利於師。
遂作李和文都尉所施黃白器物書於塔銘。而實無也。平後住大陽。
忽云先師靈塔風水不利。取而焚之。山中老宿切諫平。平曰於我有妨。遂發塔。
顏貌如生。薪盡儼然。悉皆驚異。平乃钁破其腦。益油薪。俄成灰爐。
眾以其事聞于官。坐平課謀塔中物。不孝。還俗。平自稱黃秀才。謁瑯琊。瑯琊云。
昔日平侍者。今朝黃秀才。我在大陽時見儞做處遂不納。又謁公安。公安亦不顧。
平流浪無所。依後於丫叉路口。遭大虫食之。竟不免大陽丫叉之記。悲哉。

僧被蛇傷
 雲居悟和尚在龍門時。有僧被虵傷。佛眼問曰。既是龍門為什麼被蛇咬。
悟即噟曰果然現大人相。後傳此語到昭覺。圓悟云龍門有此僧耶。東山法道未寂寥爾。
(一本作被犬傷)○和補曰。禪林類聚十五云。昔有僧持鉢到一長者家。偶為犬傷。
長者因問。龍被一縷金翅。不吞被法服。為甚却被犬齩。

古紹雲門
 (雲門法嗣 會元十五)古塔主初說法於芝山。嗣雲門。○和補曰。薦福承古禪師。
操行高潔。稟性虗明。參大光警玄禪師。乃曰祇是箇草裡漢。遂參福嚴稚和尚。
又曰祇是箇脫洒衲僧。由是終日嘿然。深究先德洪規。一日覧雲門語忽然發語。
自此韜藏不求名聞。棲止雲居弘覺禪師塔所。四方勞者奔湊。因稱古塔主也。

青續大陽
 (大陽警玄法嗣 會元十四)投子青。七齡頴異。往妙相寺出家。試經得度。習百法論。
未幾歎曰。三祇塗遠自困何益。乃入洛聽華嚴。義若貫珠。甞讀諸林菩薩偈。
至即心自性。猛省曰。法離文字寧可講乎。即棄游宗席。先是浮山圓鑒禪師。
因至大陽。機語與明安延公相契。延嘆曰吾老矣。洞上一宗遂竟無人耶。
以平生所著直裰皮履示之。遠曰當為持此衣履求人付之如何。延許之曰。他日果得人。
出吾偈為證。偈曰。楊廣山前草。憑君待價焞。異苗翻茂處。深密固靈根。其尾云。
得法者潛眾十年方可闡揚。遠拜受辭去。後住浮山。既老退休於會聖岩。
一夕夢畜青色鷹為吉徵。屆旦師來。遠禮延之。令看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因緣。
經三載。一日問曰。汝記得話頭麼試舉看。師擬對。遠掩其口。師了然開悟。遂禮拜。
遠曰。汝妙悟玄機耶。師曰設有也須吐却。時資侍者在旁曰。青華嚴。今日如病得汗。
師回顧曰。合取狗口。若更忉忉。我便即打。服勤又三年。遠出洞下宗旨示之。
悉皆妙契。付以大陽頂相皮履直裰曰。代吾續洞上之風。吾住世非久。善自護持。
無留此間。師遂辭出山。

多羅轉經
 (禪林類聚一)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受度得法。至東印土。為王演說法要。俾趣真乘。
又謂王曰。此國當有聖人而繼於我。是時有婆羅門子。年二十許。幼失父母。不知名氏。
或自言瓔珞。故人謂之瓔珞童子。遊行閭里丐求度日。若常不輕之類。人問汝何行急。
即答云汝何行慢。我問何姓。乃云與汝同姓。莫知其故。後王與尊者同車而出。
見瓔珞童子稽首於前。尊者曰汝憶往事否。曰我念遠劫中與師同居。師演摩訶般若。
我轉甚深修多羅。今日之事盖契昔因。尊者又謂王曰。此童子非他。即大勢至菩薩是也。
此聖之後出二人。一人化南印度。一人緣在震旦。四五年內却返此方。
遂以昔因故名般若多羅。○般若多羅因東印度國王請祖齋次。王乃問。諸人盡轉經。
唯師為甚不轉。祖曰貧道出息不墮眾緣。入息不居蘊界。常轉如是經百千萬億卷。
非但一卷兩卷。

俱胝誦呪
 (天龍法嗣 會元八)俱胝只念三行呪。便得名超一切人。

神會義解
 (會元二)西京荷澤神會禪師。年十四為沙彌。謁六祖。祖曰知識遠來大艱辛。將本來否。
若有本則合識主。試說看。師曰。以無住為本。見即是主。祖曰遮沙彌爭合取次語。
便以杖打。師於杖下思惟曰。大善知識歷劫難逢。今既得遇豈惜身命。自此給侍。
他日祖告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師乃出曰。
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祖曰。向汝道無名無字。便喚作本源佛性。師禮拜而退。
祖曰。此子向後設有把茆蓋頭。也只成得箇知解宗徒。(法眼曰。古人授記人終不錯。
如今立知解為宗。即荷澤也)

石頭真吼
 (林間錄上)和補曰。曹溪大師將入滅。方敢全提此令者。
至江西馬祖南岳石頭則火振輝之。故号石頭為真吼。馬祖為全提。

惟儼不為
 (會元五)藥山謁石頭密領玄旨。一日山坐次。石頭觀之問曰。汝在這裡作甚麼。
曰一切不為。石頭曰恁麼即閑坐也。曰若閑坐即為也。石頭曰汝道不為且不為箇什麼。
曰千聖亦不識。以偈贊曰。從來共住不知名。任運相將只麼行。自古上賢猶不識。
造次凡流豈可明。

從諗仍舊
 (林間錄上)趙州曰。莫費力也。大好言語。何不仍舊去。世間法尚有門。法豈無門。
自是不仍舊故。

老讓開胸
 (羅山道閑嗣傳燈廿三)江西北蘭讓禪師。湖塘亮長老問。伏承師兄畫得老師真。
暫請瞻禮。師以兩手撥胸開示之。亮便禮拜。師云莫禮莫禮。
亮云師兄錯也某甲不禮師兄。師云汝禮先師真。亮云因什麼教某甲莫禮。師云何曾錯。

道符縮手
 (雪峰法嗣 會元七)鏡清有僧引童子到曰。此兒子常愛問僧佛法。請和尚驗看。
師乃令点茶。童子點茶來。師啜訖。過盞托與童子童子近前接。師却縮手曰還道得麼。
童子曰問將來。僧問和尚。此兒子見解如何。師云也只是一兩生持戒僧。

豐干饒舌
 (傳燈廿七)閭丘徹請豐干欲住持。干不從。丘云。若然。彼處可拜誰師乎。
干曰彼有寒拾者則文殊普賢化身也。可拜彼。丘行天台興聖寺。拜寒拾。寒拾曰。
因何拜我。丘云。豐干和尚曰。寒拾者文殊普賢化身也。行可拜彼。故來拜。
寒拾笑曰。豐干饒舌。豐干饒舌。汝何不拜豐干。豈不知阿彌陀如來。

憩鶴多口
 (韶山普法嗣 會元六)和補曰。一日僧參韶山。山問曰莫是多口白頭困麼。曰不敢。
師曰有多少口。曰通身是。師曰尋常向甚麼處屙。曰向韶山句裡屙。師曰。
有韶山口即得。無韶山口向甚麼處屙。因無語。師便打。

雲岳殘羹
 (臨濟法嗣 傳燈十二)雲山和尚有僧從西京來。師問還將得西京主人書來否。
曰不敢妄通消息。師云作家師僧。天然有在曰殘羹餿飯誰喫。師云獨有闍梨不甘喫。
其僧乃作吐勢。師喚侍者曰扶出這病僧著。僧便出去。

泐潭酸酒
 (真淨文法嗣 會元十七)隆興府泐潭湛堂文準禪師。僧問如何是道。師云蒼天蒼天。
曰學人特伸請問。師曰。十字街頭吹尺八。村酸冷酒兩三巡。

谷泉巴鼻
 (汾陽法嗣)南岳芭蕉庵主。世呼為泉大道。以其歌頌間有大道為題。如六巴鼻頌曰。
大道巴鼻。問著瞌睡。背負葫蘆。任歌逸戲。散聖巴鼻。逢場作戱。東湧西沒。
南州北里。禪師巴鼻。有利無利。碧嶽崔嵬。龍行虎視。衲僧巴鼻。坐具尺二。
休尋短長。風高雲起。座主巴鼻。懸河無滯。地湧金蓮。手擎如意。山童巴鼻。
金將火試。客問山居。遠來不易。

真歇筯斗
 (丹霞子淳嗣)。

惠可斷臂
 (會元一)初祖因有僧神光來參。祖端坐。莫聞誨厲。立庭下。遲明積雪齊腰。
祖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師悲淚曰。唯願慈悲聞甘露門。廣度群品。
祖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冀真乘哉。
師聞已取利刀自斷左臂。置于祖前師。廼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祖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曰我心未安乞師安心。祖曰將心來與汝安心。曰覔心不可得。
祖曰與汝安心竟。又記之曰。汝但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墻壁。可以入道。

神觀安頭
 和補曰。真淨留贈香城淳長老頌曰。簾捲西山色。禪心共月華。香城深處寺。
靈觀上人家。絕頂壇猶在。盈頭乳已賒。而今淳道者。經誦白蓮花。

王老水牯
 (馬祖法嗣 傳燈八)南泉因僧問。和尚百年後向什麼處去。師云作一頭水牯牛去。
僧云某甲隨和尚去得否。云汝若來衘取一枝草來。

中邑獼猴
 (馬祖法嗣 傳燈六)朗州中邑洪思禪師。因仰山為新戒。時到謝戒師。見來於禪床上。
拍手云和和。仰山即東邊立又西邊立又中心立。然後謝戒了。却退後立。
師云什麼處得此三昧。山云曹溪脫印子學來。師云汝道曹溪用此三昧接什麼人。
山云接一宿覺。却云和尚什麼處得此三昧。師曰馬大師處學得。問如何得見性。
師云譬如有屋。屋有六窓。內有一獼猴。東邊喚山山。山山應如是。六窓俱應。
仰山禮謝起云。蒙和尚譬喻。無不了知。更有一事。只如內獼猴困睡。
外獼猴欲與相見時如何。師下禪床執仰山手作舞云。山山與汝相見了。
譬如蟭螟虫在蚊子眼睫上作窠。向十字街頭呌喚云。土矌人希。相逢者少。

茱萸釘橛
 (南泉法嗣)鄂州茱萸山和尚。初住隨州護國院為第一世。金輪可觀和尚問。如何是道。
師云莫向虗空裡釘橛。觀云虗空是橛。師乃打之。觀捉住云。莫打某甲。
已後錯打人在。師便休。

象骨輥毬
 (會元七)玄沙謂雪峯曰。某甲如今大用去。和尚作麼生。師將三箇木毬一時拋出。
沙作斫牌勢。師云你親在靈山方得如此。沙曰也是自家事。一日陞座。眾集定。
師輥出木毬。玄沙遂捉來安舊處。師凡有僧來參。輥出示之。

龍潭送餅
 (天皇道悟法嗣 會元七)龍潭未出家時為餅鋪。住在天皇寺前。
每日常供餅十枚上天皇。皇受了却一餅與之曰。惠汝以蔭子孫。潭云是某將來。
何以返云惠汝。皇云是汝將來。復汝何咎。潭因有悟入。遂投出家。

投子沽油
 (翠微無學嗣傳燈錄)投子悟翠微宗旨結茆而居。一日趙州至桐城縣。
途中相遇乃逆而問曰。莫是投子山主麼。師云茶鹽錢乞一文。州無語。先到庵中坐。
師携油瓶皈。州曰。久響投子。到來只見箇賣油翁。師云。汝只見賣油翁。
亦不識投子。如何是投子。師云油油。

嚴陽飼虎
 (趙州法嗣 傳燈十一)嚴陽尊者初參趙州。問一物不將來時如何。州云放下着。
者云。一物不將來。放下箇什麼。州曰與麼則擔取去。者於言下大悟。後住山。
有一虵一虎就手而食。

惠藏牧牛
 (傳燈六)撫州石鞏惠藏禪師。一日在廚作務。馬祖曰作什麼生。曰牧牛。
祖曰作麼生牧。曰。一回入草去。驀鼻拽將回。祖曰子真牧牛也。

宣鑒出浴
 (龍潭法嗣 傳燈六)守廓侍者問德山曰。從上諸聖向甚麼處去。山曰作麼作麼。
廓曰。勑点飛龍馬。跛鼈出頭來。山便休去。來日浴出。廓過茶與山。
山於背上拊一下曰。昨日公案作麼生。廓曰這老漢今日方始瞥地。山又休去。

師鼎登樓
 (雪峯法嗣 傳燈十九)越州諸暨縣越山師鼎。號鑒真禪師。初參雪峯而染指。
後因閩王請於清風樓齋。坐久舉目。忽覩日光豁然頓曉。而有偈曰。
清風樓上赴官齋。此日平生眼豁開。方識普通年遠事。不從葱嶺路將來。
皈呈雪峯。峯然之。

雲庵奪席
 (黃龍南法嗣 僧寶傳下)雲庵真淨克文禪師。年二二十五試所習。剃髮受具足戒。
學經論無不臻妙。奪京洛講席。自為主客而發奧義者數矣。

淨照隨舟
 (浮山遠法嗣 僧寶廿六)浮因淨照禪師。名道臻。字伯祥。一日行江上顧舟默計曰。
當隨所住。信吾緣也。問舟師曰載我船尾可乎。舟師笑曰。師欲何之。我入汴船也。
師云。吾行游京師。因載之而北。

國師三喚
 (六祖法嗣 會元二)南陽惠忠國師。一日三喚。侍者三應。師曰將謂吾孤負汝。
却是汝孤負吾。

趙州一搯
 (會元四)趙州尼問如何是密密意。州以手搯之。尼曰和尚猶有這箇在。
州曰却是你有這箇在。

大隋蓋龜
 (傳燈十一)益州大隋法真禪師。庵側有一龜。僧問一切眾生皮褁骨。
這箇眾生為什麼骨褁皮。師拈鞋履盖龜背上。僧無語。

日丈野鴨
 (會元三)見上卷百丈捲席處。○和補曰。百丈侍馬祖行次。見一群埜鴨飛過。
祖曰是甚麼。丈曰野鴨子。祖曰甚麼處去也。丈曰飛過去。祖遂把鼻扭。
百丈痛失聲。祖曰又道飛過去也。師於言下有省。

曹嶠靈衣
 (洞山价法嗣 會元十三)僧問曹山。靈衣不挂時如何。師曰曹山孝滿。
曰孝滿後如何。師曰曹山好顛酒。

踈山壽塔
 (會元十三)踈山因有僧為師造壽塔畢白師。師曰將多少錢與匠人。曰一切在和尚。
師云為將三錢與匠人。為將兩錢與匠人。為將一錢與匠人。若道得與吾親造塔來。
僧無語。後僧舉似大嶺庵閑和尚(即羅山也)。嶺曰。還有人道得麼。
僧曰未有人道得。嶺曰汝皈與踈山道。若將三錢與匠人。和尚此生決定不得塔。
若將兩錢與匠人。和尚與匠人共出一隻手。若將一錢與匠人。累他匠人眉鬚墮落。
僧回如教而說。師具威儀望大嶺作禮。嘆曰。將謂無人。大嶺有古佛放光射到此間。
雖然如是。也是臘月蓮華。大嶺後聞此語曰。我恁麼道。早是龜毛長三尺。

百會不會
 (會元七)洛京南院和尚。有儒者愽覽古今。時呼為張百會。謁師。
師問莫是張百會麼。曰不敢。師以手於空畫一畫曰會麼。曰不會。師曰。一尚不會。
甚麼處得百會來。

法達不達
 (六祖法嗣 傳燈五)洪州法達禪師者。洪州豐城人也。七歲出家。誦法華經。
進具之後來禮六祖。頭不至地。祖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
蘊習何事耶。師云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祖曰汝若念至萬部。不得其經意。不以為勝。
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即生亡功福無比。祖又曰汝名什麼。對曰名法達。祖曰。
汝名法達。何曾達法。復說偈曰。汝今名法達。勤誦未休歇。空誦但循聲。
明心號菩薩。汝今有緣故。吾今為汝說。但信佛無言。蓮華從口發。師聞偈悔過曰。
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唯願和尚大慈略說經中義理。祖曰。汝念此經以何為宗。師云。
學人愚鈍。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祖曰。汝試為吾念一編。吾當為汝解說。
師即高聲念經。至方便品。祖曰。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
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何者因緣。唯一大事。一大事即佛知見也。
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若作此解。
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
更無別體。盖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受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
便勞他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云開佛知見。
故但勞勞孰念謂為功課者。何異犛牛愛尾也。師云。若然者俱得解義。不勞誦經耶。
祖曰。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汝。聽吾偈曰。心迷法華轉。
心悟轉法華。誦久不明己。與義作讎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
長御白牛車。師聞偈再啟曰。經云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度量。尚不能測於佛智。
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自非上根未免疑謗。
又經說三車大牛之車與白牛車如何區別。願和尚再垂宣說。祖曰。經意分明。
汝自迷背。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
佛本為凡夫說。不為佛說。此理若不肯信者。從他退席。殊不知坐却白牛車。
更於門外覔三車。況經文明向汝道。無二亦無三。汝何不省三車是假。為昔時故。
一乘是實。為今時故。只教汝去假歸實。歸實之後實亦無名。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
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無用想。是名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手不釋卷。
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師既蒙啟發。踊躍歡喜。以偈贊曰。經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
祖曰。汝今後方可名為念經僧也。師從此領玄旨。亦不輟誦持。

揚岐八棒

臨濟四喝
 (黃檗法嗣)臨濟謂僧曰。有時一喝如金剛王寶劒。有時一喝如踞地師子。
有時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麼生會。僧擬議。師便喝。

匾頭被罵
 (會元十七)黃龍惠南禪師。叢林目曰南匾頭。因趍詣慈明之室曰。
惠南以闇短望道未見。此聞夜參。如迷行得指南之車。然唯大慈更施法施。使盡餘疑。
慈明笑曰。書記已領徒游方。名聞叢林。借有疑不以襄陋鄙。棄坐而商略顧不可哉。
呼侍者進榻且使坐。師固辭。哀懇愈切。慈明曰。書記學雲門禪。必善其旨。
如曰放洞山三頓棒。洞山于時應打不應打。師云應打。慈明色壯而言。
聞三頓棒聲便是喫棒。則汝自旦及暮聞鵶鳴鵲噪鐘魚鼓板之聲亦應喫棒。
何時當已哉。師瞠而却。慈明云。吾始疑不堪汝師。今可也。即使拜師。拜起。
慈明理前語曰。脫如汝會雲門意旨。則趙州嘗言。臺山婆子被我勘破。試指其可勘處。
師面熱汗下不知答。趨出。明日詣之。又遭詬罵。師慙。見左右即曰。
政以未解求決耳。罵豈慈悲法施之式。慈明笑曰。是罵耶。師於是默悟其旨。失聲曰。
泐潭果是死語。献語曰。傑出叢林是趙州。老婆勘破沒來由。而今四海清如鏡。
行人莫以路為讎。慈明以手點沒字顧師。師即易有之字。而心服其妙密。留月餘辭去。

水潦遭蹈
 (傳燈八)水潦和尚參馬祖。禮拜起欲伸問。祖一蹈蹈倒。師忽然大悟。
起來呵呵大笑云。也太奇。也太奇。百千三昧。無量妙義。
只向一毫端上識得根源去。便禮拜。

死心下火
 (黃龍法嗣 會元十七)寶覺禪師將入滅。命門人黃太史庭堅主後事。
荼毗日隣峯為康炬火不續。黃顧師之得法上首死心新禪師曰。此老師有待於吾兄也。
新以喪拒。黃強之。新執炬召眾曰。不是餘殃累及我。彌天罪過不容誅。
而今兩脚捎空去。不作牛號定作驢。以火炬打一圓相。祗向這裡雪屈。擲炬應手而爇。

自禪掛塔
 (五祖演法嗣)蘄州五祖表自禪師。嗣祖席。衲子四至不可遏。師榜侍者門曰。
東山有三句。若人道得掛塔。衲子皆披靡。一日有僧携坐具徑造丈室謂師曰。
某甲道不得。祗要掛塔。師大喜呼維那於明窓下安排。

天然口啞
 (石頭迁法嗣 會元三)龐居士一日見丹霞來。遂不語亦不起。霞廼拈起手中拂子。
士便拈起鎚子。霞曰只恁麼別更有在。士曰此回見兄不似於前。霞云不妨減人聲價。
士曰本來要折倒汝一上。霞曰恁麼則啞却天然口也。士曰汝啞却本分。猶累我啞却。
霞乃擲却拂子去。士曰。然闍梨。然闍梨。霞不顧。士曰。不唯患啞。兼亦患聾。

大耳心通
 (會元二)唐肅宗詔南陽惠忠國師試驗西天大耳三藏他心通。師到。三藏作禮立左邊。
師問曰汝得他心通耶。曰不敢。師曰汝道老僧只今在何處。
曰和尚是一國之師却去西川看競渡。又問汝道只今又在何處。曰天津橋上看弄胡孫。
又問汝道只今聻。三藏罔然。師叱曰。者野狐精。他心通在何處。

文益書字
 (桂琛法嗣 會元六)和補曰。昔有一老宿住菴。於門上書心字。於窓上書心字。
於壁上書心字。法眼云。門上但書門字。窓上但書窓字。壁上但書壁字。玄覺云。
門上不要書門字。窓上不要書窓字。壁上不要書壁字。何故。字義炳然。

曉聰栽松
 (文殊應天真嗣五燈十五)洞山曉聰禪師。手植萬松於東嶺而誦金剛般若經。
山中人名其嶺曰金剛。方植松而寶禪師至。時親自五祖來。師問上嶺一句作麼生。
道寶曰氣急殺人。師拄钁呵曰。從何得此隨語生解阿師。見問上嶺便言氣急。
佛法却成流布。寶請代語。師曰何不道氣喘殺人。逍遙問嶺在此金剛在什麼處。
師指曰此一株松是老僧親栽。初比部郎中許公式出守南昌。過蓮華峯。
聞祥公曰聦道者在江西。試尋訪之。此僧人天眼目也。許公既至。聞聰住山家風。
作詩寄之曰。語言渾不滯。高躡祖師蹤。夜坐連雲石。晝栽帶雨松。鏡分金殿燭。
山荅月樓鐘。有問西來意。靈堂對遠峰。

禾山義虎
 (黃龍南法嗣 僧寶傳下)禾山普禪師初秀。出講席解唯識起信論。
兩川無敢難詰者。號義虎。

瑞岩臥龍
 (岩頭法嗣 傳燈十七)台州瑞岩師彥禪師。謁夾山會和尚。會問什麼處來。
曰臥龍來。會曰來時龍還起未。師乃顧視之。會曰灸瘡上更著艾燋。
曰和尚苦如此作什麼。會便休。

翠岩唾地
 (石霜法嗣 會元十七)蘄州開元子琦禪師謁翠岩真禪師問佛法大意。
唾地曰這一滴落在甚麼處。琦捫膺曰學人今日脾疼。師解顏。

寶壽釘空
 (臨濟法嗣 傳燈十二)鎮州寶壽沼和尚。胡釘鉸來參。師問汝莫是胡釘鉸。
曰不敢。師曰還解釘得虗空否。曰請和尚打破。某甲與釘。師以拄杖打之。
胡曰和尚莫錯打某甲。師云向後有多口阿師與點破在。

一城人瞎
 (傳燈十二)寶壽開堂。三聖推出一僧在寶壽前。壽便打其僧。聖云。
長老若恁麼為人。瞎却鎮州一城人眼在。

三日耳聾
 (會元三)見前黃蘗吐舌處。

東山餕饀
 (五祖錄)和補曰。法演遊方十餘年。海上參尋見數人尊宿。乃到浮山圓鑑會下。
直是開口不得。後到白雲門下。咬破一箇鐵餕饀。直得百味具足。
且道饀子一句作麼生道。乃有偈。花發雞冠媚早稱。誰人能染紫絲頭。
有時風動頻相倚。似向階前鬪不休。

揚岐栗蓬
 (會元十九)楊岐問僧。栗棘蓬作麼生吞。金剛圈作麼生透。

惠南主法
 (僧寶傳下)黃龍南曰。住持要在得眾。得眾要在見情。先師言。
人情者為世之福田。盖理道所由生也。故時之否泰事損益必因人情。
情有時通塞則否泰生。事有時厚薄則損益至。唯聖人能通天下之情。
故易之別卦乾下坤上則曰泰。乾上坤下則曰否。其取象損上益下則曰益。
損下益上則曰損。夫乾為天。坤為地。天在下而地在上。位故乖矣。
而返謂之泰者。上下交故也。主在上而賓處下。義故順矣。而返謂之否者。
上下不交故也。是以天地不交庶物不育。人情不交萬事不和。損益之義亦由是矣。
夫在人上者能約己以裕下。下必悅而奉上矣。豈不謂之益乎。
在上者蔑下而肆諸己。下必怨而叛上矣。豈不謂之損乎。故上下交則泰。
不交則否。自損者人益。自益者人損。情之得失豈容易乎。先聖甞喻人為舟。
情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順舟浮。違則沒矣。故住持得人情則興。
失人情則廢。全得而全興。全失而全廢。故同善則福多。同惡則禍甚。
善惡同類端如貫珠。興廢象行明若觀日。斯歷代之元龜也。

居訥扶宗
 (延慶榮法嗣 會元十六)圓通居訥禪師。仁宗皇帝聞其名。
皇祐初詔住十方淨因禪院。師稱目疾不能奉詔。有旨令舉自代。
遂舉僧懷璉禪學精深在居訥之右。於是詔璉。璉至引對問佛法大意稱旨。
天下賢師知人。

洪濟師子

遼陽大虫

趙州探水
 (傳燈十)趙州一日訪茱萸。將拄杖於法堂上東行西行。萸云作什麼。州云探水。
萸云我這裡一滴也無。州將拄杖靠壁便出。

百丈夾火
 (傳燈九)溈山一日侍百丈次。丈問誰。山曰靈祐。丈曰汝撥爐中有火否。
山撥之無火。丈躬自深撥得栗火。舉以似山云。你道無。者箇聻。山忽然契悟。
遂禮拜。陳其所解。丈云。此迺暫時岐路耳。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
時節若至。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方省己物不從他得。故祖師云。悟了同未悟。
無心亦無法。只是無虗妄凡聖等心。本來心法元自具足。汝今既是。善自護持。
次日同百丈入山作務。丈曰將得火來麼。山曰將得來。丈曰在甚處。
山乃拈一枝柴吹兩吹度與百丈。丈曰如蟲禦木。

金峰行餅
 (禪林類聚十八)金峰一日於僧堂內喫餬餅次。自拈一枚餅從上板頭。轉一匝。
大眾見一時合掌。峰云。假使你十分擡起手。也祇得一半。至晚有僧請益云。
今日行餅見僧合掌。和尚道假饒十分擡起手也祇得一半。請和尚全道。
峯作拈餅勢復云。會麼。僧云不會。峯云。金峯也祇得一半。

布袋拈果
 (傳燈廿七)布袋在通衢立。有僧云作什麼。布袋云等箇人。僧云來也。
布袋取一橘子與僧。僧纔接。布袋縮手云。你不是者箇人。

中邑鳴
 中邑每見僧。拍手皷唇曰。鳴鳴。

青山骨剉
 (黃蘗法嗣 傳燈十二)杭州羅漢院宗徹禪師。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云骨剉也。
師對機多用此語。時人因號骨剉和尚。

明招目眇
 (羅山道閑法嗣 會元十三)務州明招謙和尚。眇一目。叢林號獨眼龍。

雲門脚跛
 (會元五)雲門初參睦州。方扣門。州揕之曰道道。門驚不暇答。乃推出曰。
秦時轢鑽。隨掩其扉。損門右足。

四處謾人
 (傳燈十九)漳州保福從展禪師四謾人。一問僧。殿裏是甚麼佛。僧曰和尚定當看。
師曰釋迦佛。僧云莫謾人好。師云却是你謾我。二問僧。作甚麼業喫得與麼大。
僧云和尚也不少。師作蹲勢。僧云和尚莫謾人好。師云却是你謾我。三問僧。
汝名甚麼。僧云咸澤。師云忽遇枯涸看如何。僧云誰是枯涸者。師云我是。
僧云和尚莫謾人好。師云却是你謾我。四問浴主湯鍋濶多少。主云請師量。
師便作量勢。主云和尚莫謾人好。師云却是你謾我。

三翻懡
 (傳燈)隋州護國院守澄淨果禪師。僧問鶴立枯松時如何。師云地下底一場懡。
問會王沙汰時護法善神向甚麼處去。師云三門前兩箇一場懡。問滴水滴凍時如何。
師云日出後一場懡。

韶陽九九
 (雲門錄事苑三)僧問雲門如何是向上一竅。門云九九八十一。
又僧問如何是最初一句。門云九九八十一。又僧問。以字不是。八字不成。
未審是甚麼字。門云九九八十一。

文殊三三
 杭州無著文喜禪師。初謁大慈山性空禪師。空曰子何不徧參乎。
師直往五臺山華嚴寺至金剛窟禮謁。遇一老翁牽牛而行。邀師入寺。翁呼均提。
有童子應聲出迎。翁縱牛引師陞堂。堂宇皆耀金色。翁踞床指繡命坐。
翁曰近自何來。師云南方。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師云末法比丘少奉戒律。
翁曰多少眾。師曰或三百或五百。師却問此間佛法如何住持。
翁曰龍蛇混雜凡聖同居。師云多少眾。翁曰前三三後三三。
翁呼童子致茶并進酥酪。師納其味。心意豁然。翁拈起玻璃盞問曰。
南方還有這箇否。師曰無。翁曰尋常將甚麼喫茶。師無對。師視日色稍晚。
遂問翁擬投一宿得否。翁曰。汝有執心在。不得宿。師曰某甲無執心。
翁曰汝曾受戒否。師曰受戒久矣。翁曰汝若無執心何用受戒。師辭退。
翁令童子相送。師問童子。前三三後三三是多少。童召大德。師應諾。
童曰是多少。師復問曰。此為何處。童曰此金剛窟般若寺也。
師悽然悟彼翁者即文殊也。不可再見。即稽首童子。願乞一言為別。
童說偈曰。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裏無嗔吐妙香。心裏無嗔是珍寶。
無垢無染是真常。言訖均提與寺俱隱。但見五色雲中文殊乘金毛師子往來。
忽有白雲自東方來覆不見。時有滄州菩提寺僧修政等至。尚聞山石震吼之聲。
師因駐錫五臺(見會元二)。

金牛飯桶
 (馬祖法嗣 會元三)金牛和尚每至齋時。自將飯桶於僧堂前作舞。呵呵大笑云。
菩薩子喫飯來。

靈照菜籃
 (傳燈十四)丹霞訪龐居士。門前見女子靈照去洗菜。霞問居士在否。
照放下菜籃斂手而立。霞曰居士在否。照提起菜籃而去。霞便回。居士從外歸。
靈照舉似居士。居士云丹霞在否。照云已去也。居士云赤土塗牛妳。

丹霞燒佛
 (傳燈十四)丹霞甞到洛古惠林寺。值天寒取木佛燒之。院主呵之。
霞曰吾燒取舍利。主云木佛豈有舍利。霞曰若爾何責我乎。院主後眉鬚墮落。

婆子焚庵
 (會元六)昔有婆子供養一庵主經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
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麼時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無暖氣。女子舉似婆。
婆曰我二十年祇供養得箇俗漢。遂遣出。燒却庵。

雲盖論義
 (石霜諸法嗣 會元六)雲盖元禪師因潭州道正表聞馬王乞師論義。王請師上殿相見。
茶罷師就王乞劒。師握劒問道正曰。你本教中道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是何物。
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是何精。道得不斬。道不得即斬。道正茫然便禮拜懺悔。
師謂王曰還識此人否。王曰識。師曰是誰。王曰道正。師曰。不是。道若正。
合對得臣僧。此祇是箇無主孤魂。因茲道士更不紛紜。

德山小參
 (傳燈十五)德山小參示眾云。今夜小參不答話。問話者三十棒。時有僧出禮拜。
師便打。僧云某甲話也未問在。師云你是什麼處人。僧云新羅人。師云。
未跨船舷子。好與三十棒。

芙蓉妙唱
 (投子青法嗣 人天眼目)芙蓉楷禪師妙唱不干舌頌曰。剎剎塵塵處處談。
不勞彈指善財參。空生也解通消息。花雨岩前鳥不啣。(空生者須菩提也)

常察玄談
 (九峯虔法嗣 傳灯廿九)同安常察禪師十玄談。○心印○祖意○玄機○塵異○佛教
○還鄉曲○破還鄉曲○轉位歸○回機○正位前。

二祖安心
 在前惠可斷臂之處。

洞山見影
 (雲岩晟法嗣 會元十三)洞山問雲岩。和尚百年後忽有人問還貌得師真。
如何祇對。雲岩曰祖向伊道即遮箇是。師良久。雲岩曰承當遮箇事。大須審細。
師猶涉疑。復因過水覩影。大悟前旨。因有一偈曰。切忌從他覔。迢迢與我疎。
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藥嶺榮枯
 (石頭法嗣 會元五)藥山一日與道吾雲岩高沙彌遊山。見兩樹一榮一枯。
山問曰榮者是枯者是。吾曰枯者是。山曰。酌然一切處。令教枯淡去。又問岩。
岩曰榮者是。山曰。酌然一切處。令光明燦爛去。復問沙彌。彌曰枯者從佗枯。
榮者從他榮。山回顧道吾雲岩曰。不是不是。

夾山人境
 (華亭法嗣 會元五)僧問夾山如何是夾山境。山曰猿抱子歸青嶂後。
鳥銜花落碧岩前。

香嚴上樹
 (溈山法嗣 傳燈十一)香嚴一日上堂示眾。如人上樹。口銜一樹枝。脚不蹈枝。
手不攀枝。忽有人問祖師西來意。若答他即喪身失命。不答他又違他所問。
時有虎頭上坐出云。樹上即不問。樹下一句道將來。嚴呵呵大笑。

仰山出井
 (傳燈十一)潭州石霜山性空禪師。因僧問如何是西來。空曰如人在千尺井中。
不假一寸繩得出此人。即答汝西來意。僧云近日湖南鳴和尚出世亦為人東語西話。
空喚沙彌拽出者死漢著(仰山沙彌也)。沙彌後舉問耽源如何出得井中人。
源曰。咄。癡漢。誰在井中。仰山後問溈山如何出得井中人。溈山廼呼惠寂。
寂應諾。溈山曰出也。及住仰山。甞舉前話謂眾曰。
我於耽源處得體。溈山處得地。

趙州接客
 (南泉法嗣 會元)真定師王携諸子入院。趙州坐而問曰大王會麼。王云不會。
師云自少持齋身已老。見人無力下禪床。王尤嘉禮重。翌日令客將傳語。
師下禪床受之。少間侍者問云。和尚見大王來不下禪床。
今日將軍來為什麼却下禪床。師曰。非汝所知。第一等人來禪床上接。
中等人來下禪床接。末等人來三門外接。師寄拂子與大王。若問何處得來。
但道老僧平日用不盡者。

价老看病
 (雲岩晟法嗣)洞山僧問。和尚遺和還有不病者也無。師曰有。
僧曰不病者還看和尚否。師曰老僧看他有分。曰和尚爭得看他。
師曰老僧看時即不見有病。

南泉油餈
 (禪林類聚九)和補曰。南泉願禪師一日不赴堂。侍者請赴堂。
師云我今日在莊上喫油糍飽。者云和尚不曾出入。師云汝去問莊主。者方出門。
忽見莊主歸謝和尚(云云)。

韶陽胡餅
 (雪峰法嗣 雲門錄)僧問雲門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門云餬餅。

德山托鉢
 (傳燈十五)雪峰在德山作飯頭。一日飯遲。德山擎鉢下法堂。雪峯廼曰。
鐘未鳴皷未響老和尚托鉢向什麼處去。德山却歸方丈。岩頭在堂中聞得。
拊掌曰。大小德山未會末後句。德山聞。舉令侍者喚頭上問。你不肯老僧耶。
頭密啟其意。德山來日上堂。說話異於每常。頭到僧堂前撫掌大笑曰。
且喜堂頭老漢會末後句。他後天下人不奈何。雖然如是。只得三年話。後三年果化。

象骨覆盆
 (傳燈七)雪峯在洞山作飯頭淘米次。山問。淘沙去米。淘米去沙。師曰沙米一時去。
山曰。大眾喫箇甚麼。師遂覆却米盆。山曰。據子因緣。合在德山。

婆子眷屬
 (傳灯六)昔有一僧參米胡。路逢一婆住庵。僧問婆有眷屬否。曰有。僧曰在甚麼處。
曰山河大地若草若木皆是我眷屬。僧曰婆莫作師姑來否。曰汝見我是甚麼。
僧曰俗人。婆曰汝不可是僧。僧曰婆莫混濫佛法好。婆曰我不混濫佛法。
僧曰汝恁麼豈不是混濫佛法。婆曰。你是男子。我是女人。豈曾混濫。

王老兒孫
 (馬祖法嗣 傳燈八)黃蘗在南泉為首座。一日捧鉢於南泉位上坐。泉入堂見。
乃問長老甚年中行道。蘗曰威音王佛已前。泉曰猶是王老師兒孫。蘗遂過第二位。

雲居送袴
 (良价法嗣 會元三)洪州雲居道膺禪師。曾令侍者送袴與一住庵道者。
道者曰自有娘生袴。竟不受。師再令侍者問。娘未生時著箇甚麼。道者無語。
後遷化有舍利。持似於師。師曰直饒得八斛四斗。不如當時下得一轉語好。

道吾得裩
 (藥山法嗣 傳燈十四)有施主施裩藥。山提起示眾曰。法身具四大否。有人道得。
與他一腰裩。潭州道吾山宗智禪師云。性地非空。空非性地。此是地大。
三大亦然。藥山不違前言乃與吾裩。

九峰頭尾
 九峰禪師僧問如何是頭。師曰開眼不覺曉。僧曰如何是尾。師曰不坐萬年床。
僧曰有頭無尾時如何。師云纔是不貴。僧曰有尾無頭時如何。師曰雖飽無力。
僧曰直得頭尾相搆時如何。師曰兒孫得力室內不知。

洞山功勳
 (雲岩法嗣 人天眼目)洞山功勳五位(向.奉.功.共功.功功)。
僧問如何是向。洞山云喫飯時作麼生。僧問如何是奉。山云背時作麼生。
僧問如何是功。山云放下鉏頭時作麼生。僧問如何是共功。山云不得色。
僧問如何是功功。山云不共。

楊岐七事

元靜十門
 (五祖演法嗣 普灯十一)南堂元靜禪師示眾曰。夫參學至要。
不出最初句與末後句。透得過者平生參學事畢。其或未然與你作十門。
各用印證自心。看得穩當也未。一須信有教外別傳。二須知有教外別傳。
三須會有情說法與無情說法無二。四須見性如觀掌上了了分明一一田地隱密。
五須具擇法眼。六須行鳥道玄路。七須文武兼濟。八須摧邪顯正。九須大機大用。
十須向異類中行。此十門諸人還一一穩當也未。若只是閉門作活計。獨自要了身。
却不在此限。若欲荷負正宗。紹隆聖種。須盡明此網要十門。方坐得曲彔床。
受得天下人禮拜。敢與佛祖為師。若不到恁麼田地。只一向虗顯。
他時異日閻羅老子未敢放你在。有麼出來。大家證據。若無不用久立。

老安作用
 (傳灯九)嵩岳惠安國師。因坦然懷讓二人來參。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安曰何不問自己意。曰如何是自己意。安曰當觀密作用。曰如何是密作用。
安以目開合示之。然於言下大悟。更不他適。讓機緣不偶。辭往曹溪。
滅時稱老安國師。

馬祖勞倦
 (會元三)僧問馬大師。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某甲西來意。
大師云我今日勞倦不能為汝說。問取智藏去。問智藏。云何不問和尚。
僧云。和尚敢來問。藏云我今日頭痛不為你說。問海兄去。僧問海兄。
海云。我到者裏却不會。僧舉示馬大師。大師云。藏頭白。海頭黑。

鏡清雨聲
 (雪峯法嗣 會元七)鏡清問僧。門外是什麼聲。僧曰雨滴聲。
師云眾生顛倒迷己逐物。僧云和尚作麼生。師云洎不迷己。意旨如何。
師云出身猶可易。脫體道應難。

龐公雪片
 (馬祖弟子會元七)龐居士因辭藥山。山命十人禪客相送至門首。
士乃指空中雪云。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時有全禪客云。落在什麼處。
居士送與一掌。全云居士也不得草草。士曰。恁麼稱禪客。閻羅老子未放你在。
全云居士作麼生。士又與一掌云。眼見如盲。口說如啞。

雪竇靈臺
 (智門祚法嗣 僧寶傳中)和補曰。師為道日損偈云。三分光陰二早過。
靈臺一点不揩磨。貪生逐日區區去。喚不回頭爭奈何。

皷山聖箭
 (雪峯法嗣 會元七)皷山赴大王請。雪峯門送。回至法堂乃曰。
一隻聖箭直射九重城裏去也。太原孚曰是伊未在。峯曰渠是徹底人。
孚曰若不信待某甲去勘過。遂趂至中路便問。師兄向甚麼處去。山曰九重城裏去。
孚曰忽遇三軍圍繞時如何。山曰他家自有通霄路。孚曰恁麼則離宮失殿去也。
山曰何處不稱尊。孚拂袖便回。峯問如何。孚曰好隻聖箭中路折却了也。
遂舉前話。峯乃曰好渠語在。孚曰這老凍膿猶有鄉情在。

銕面退席
 (興化法嗣 僧寶傳下)蔣山元禪師歿。舒王以禮致秀銕面嗣其席。秀至山。
王先候謁。而秀方理叢林事不時見。王以為慢己。遂不合棄去。

克賓出院
 (會元十一)興化謂克賓維那曰。汝不久為唱導之師。賓曰我不入這保社。
化曰。你會了不入。不會了不入。賓曰總不與麼。化便打曰。克賓維那法戰不勝。
罸錢鑽飯。次日興化入堂白槌曰。克賓維那法戰不勝。罸錢五貫設鑽飯一堂。
仍須出院。賓後出世住大行山。嗣興化。

池陽百問
 (事苑第五普燈三)隨州大洪第一世報恩禪師。甞設百問以問學者。其略曰。
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忘。為甚麼一稱南無佛。罪滅河沙劫。又作此相。
○曰。森羅萬象總在其中。具眼禪人請試甄別。

佛陀三勸
 (傳燈十四)鳳翔府法門寺佛陀和尚。常持一串數珠。念三種名號。曰一釋迦。
二元和。三佛陀。自餘是什麼椀躂丘一箇。過終而後始。事迹異常。時人不可測。

天然剗草
 (傳燈十四)如前丹霞掩耳之處。

提婆投針
 (會元一)提婆菩薩自執師子國來求論難。造龍猛門。龍猛素知其名。
遂滿鉢盛水令弟子持出示之。提婆見水默而投針。弟子將還。龍猛深嘉嘆曰。
水之澄以方我德。彼來投針以窮其底。若斯人者可以論玄議道。

藥山長嘯
 (石頭迁法嗣 傳燈十四)藥山一夜登山經行。忽雲開見月。大嘯一聲。
應澧陽東九十里居民盡謂東家。明辰迭相推問。直至藥山徒眾曰。
昨夜和尚山頂大嘯。李翱贈詩曰。選得幽居恔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峯頂。月下披雲嘯一聲。

般若狂吟

師備果子
 (會元七)玄沙與韋監軍喫菓子。韋問如何是日用而不知。師拈起菓子曰喫。
韋喫菓子了。再問之。師曰只者是日用而不知。

智勤林檎
 (溈山法嗣 傳灯十一)僧問靈雲如何是西來意。雲曰井底種林檎。

佛果潄口

婆子點心
 (傳燈十七)德山者。簡州周氏子。丱歲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
於性相諸經貫通旨趣。常講金剛經。時謂之周金剛。甞謂同學曰。
一毛吞海海性無虧。纖芥投鉢鉢利不動。學與無學唯我知焉。
後聞南方禪席頗盛。師氣不平乃曰。出家兒千劫學佛威儀。萬劫學佛細行。
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當摟其窟穴滅其種類。
以報佛恩。遂擔青龍疏鈔出蜀。至澧陽。路上見一婆子賣油餅。
因息肩買餅點心。婆指擔曰這箇是甚麼文字。師曰青龍疏鈔。婆曰講何經。
師曰金剛經。婆云。我有一問。你若答得施與點心。若答不得且別處去。
金剛經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未審上坐點那箇心。
師無語。遂往龍潭。

蠱毒之鄉
 (傳燈十七)僧問曹山。學人十二時中如何保任。山曰如經蠱毒之鄉。水不得霑著一滴。

荊棘之林
 (會元十五)僧問藥山。學人擬歸鄉時如何。山曰汝父母徧身紅爛。臥在荊棘中。
汝歸何所。僧曰恁麼即不歸去也。山曰汝却須歸去。汝若歸鄉。我示汝箇休糧方。
僧曰便請。山曰。二時上堂。不得咬破一粒米。

本寂滲漏
 (洞山法嗣 人天眼目)曹山三種滲漏。其詞曰。一見滲漏。謂機不離位。墮在毒海。
二情滲漏。謂智常向背。見處偏枯。三語滲漏。謂體妙失宗。機暗終始。
學者濁智流轉。不出此三種。

克符料揀
 (臨濟法嗣 會元十一)臨濟初至河北住院。見普化克符二上座乃謂曰。
我欲於此建立黃檗宗旨。汝且成褫我。二人珍重下去。三日後普化却上來問。
和尚三日前說甚麼。濟便打。三日後克符上來問。和尚前日打普化作什麼。
濟亦打。至晚小參曰。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人境兩俱奪。
有時人境俱不奪。有僧問如何是奪人不奪境。臨濟之曰。煦日發生鋪地錦。
孾兒垂髮白如絲。如何是奪境不奪人。濟云。王令已行天下徧。將軍塞外絕烟塵。
如何是人境兩俱奪。濟曰。并汾絕信。獨處一方。如何是人境俱不奪。濟云。
王登寶殿。野老謳歌。克符頌。奪人不奪境。緣自帶誵訛。擬欲求玄旨。
思量反責麼。驪珠光燦爛。蟾桂影婆娑。覿面無差互。還應滯網羅。奪境不奪人。
尋言何處真。問禪禪是妄。究理理非親。日照寒光澹。山遙翠色新。直饒玄會得。
也是眼中塵。人境兩俱奪。從來正令行。不論佛與祖。那說聖凡情。擬犯吹毛劒。
還如值木盲。進前求妙會。特地斬精靈。人境俱不奪。思量意不徧。主賓言不異。
問答理俱全。蹈破澄潭月。穿開碧落天。不能明妙用。淪溺在無緣。

佛日體盆

國師水枕
 祖庭事苑曰。未見出處。

祖心背觸
 (會元十七)黃龍祖心室中常舉拳問僧曰。喚作拳頭則觸。不喚作拳頭則背。喚作甚麼。

道一長短
 (南岳讓法嗣 傳燈六)有僧於馬祖前作四畫。上一畫長下三畫短。問曰。
不得道一長三短。離此四句外。請和尚答。師乃畫一畫云。不得道長短。答汝了也。

石樓無耳
 (石頭法嗣 會元五)汾州石樓和尚因僧問。未識本來性乞師方便指。
師云石樓無耳朵。僧云某甲自知非。師云老僧還有過。僧云和尚過在甚麼處。
師云過在汝非處。僧禮拜。師便打。

真溪具眼
 (曹溪法嗣 會元十三)處州廣利容禪師。初住真溪有僧來參。師竪起拂子云。
真溪老漢還具眼麼。僧云某甲不敢見和尚過。師云老僧死在闍梨手裡。
僧以手指胸便出。師云闍梨見先師來。至晚師喫茶。僧拈起盞曰。
者箇是諸佛出世邊事。作麼生是未出世邊事。師以手撥却盞云。到闍梨死在老僧手裏。
僧云五里牌在郭門外。師云無故惑亂師僧。僧便起謝茶。師云特謝相訪。

可真點胸
 (慈明法嗣 普灯三)翠岩可真禪師到慈明大師。慈明看便問曰如何是佛法大意。
可真曰。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明曰頭白齒黃猶作這見解。可真垂淚求指示。
明云你可問我。可真以前語問之。明曰。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
即於其所頓明大法。住翠岩。世推為天下法窟。

昌禪擔板

德山招扇
 (傳燈十六)襄州高亭簡禪師。初隔江見德山。遙合掌呼云。不審。
德山以手中扇再招之。簡忽開悟。乃橫趨而去。更不迴顧。後於襄州開法。嗣德山。

迦葉剎竿
 (會元一)阿難問迦葉云。師兄。世尊傳金襴袈裟外別傳何物。迦葉召阿難。難應諾。
葉云倒却門前剎竿著。

佛光錦帳
 佛光無礙禪師。自蘇州永安赴詔住大相國寺惠林禪院。惠恭皇后甞於簾下見。
登對罷乘空而去。自爾以太宮所進御膳供養。復令取禪師所食之餘還宮。
又以地錦製法衣。自綴禪牌賜之。以表奉法之誠。冬月賜紅錦帳子。
乃至服飾器皿之類。光遂以宮中所賜法衣回施法雲佛照禪師。
法雲復寄與洪州寶峯湛堂和尚。書云。地錦法衣與師弟行先師之道。
湛堂示寂留山門。至今猶存。

祐國金襴

湑終海嶋

亮隱西山
 (會元三)洪州西山亮座主。棄經論。因參馬祖。祖問曰見說座主大講得經論是否。
亮曰不敢。祖曰將甚麼講。亮曰將心講。祖曰。心如工伎兒。意如和伎者。
爭解講得。亮抗聲云。心既講不得。莫是虗空講得麼。祖曰却是虗空講得。
師拂袖而出。祖乃召云座主。師回首。祖曰從生至老只是者箇。師豁然大悟。
遂禮拜。祖曰者鈍根阿師禮作麼。亮歸告眾曰。某甲所講經論謂無人及得。
今日被馬祖一問。平生工夫氷釋。已而乃隱西山更無消息。至今西山中人往往見之。
政和中有士人姓熊失其名。世為邦陽人。遊洪之諸山。道過翠岩。
時長老思文即其鄉人。遣二力荷轎舁至空相所。經林壑隱翳。忽覩一僧貌古神清。
龐眉雪頂。編葉為衣。坐於磐石。如壁間畫佛圖澄像。心疑其異人。
自惟亮公隱於西山。恐或是也。踧踖而問曰。莫是亮公不。僧以手向東指。
熊隨手回。顧失僧所在。時小雨新霽。熊撫其坐處而石猶溫。回顧躊躇大息曰。
夙緣不厚。遇猶不遇也。

大道松妖
 (汾陽法嗣 僧寶傳下)泉大道住保真庵。蓋衡湘至險絕處。夜地坐祝融峯。
下有大蠎盤繞之。泉解衣帶縛其腰。中夜不見。明日杖策徧山尋之。
衣帶纏枯松上。盖松妖也。

黃龍赤斑
 (傳燈廿一)福州皷山智岳了宗大師至鄂州黃龍。問曰。久響黃龍。到來只見赤斑蛇。
黃龍曰。汝只見赤斑蛇。且不識黃龍。宗曰如何是黃龍。曰滔滔地。
宗曰忽遇金翅鳥來又作麼生。曰性命難存。宗曰恁麼即被他吞却也。曰謝闍梨供養。

黃牛拒戒
 (會元十)政黃牛者。錢塘人。住餘杭功臣山。幼孤為童子。有卓識。
詞語皆出人意表。其師稱於人。有大檀越奇之。以度牒施之。跪捧謝而不受。
其師問故。曰恩不可輕受。彼非知我者。特以師之言施百千於一童子。
保其終身能施物不責報乎。如來世尊大願度生則有慈廕。今妙法蓮華經是。
當折節誦持恩併歸一。於義為當。師自是益奇之。年八十果以其志為大僧。
游方問道。三十年乃罷。

師子遇姦
 (會元一)端師子。錢穆父赴官浙東。見之約明日飯。端黎明獨往。避雨入道傍人家。
幼婦出迎。俄其夫至詬逐。竟為羅卒所收。穆父吏速客見之。問故曰。煩寄聲錢公。
本來赴齋中塗。奸情事發。請自飯。穆父聞之驚且笑。顧客曰。此僧胸中無一點疑事。

石頭路滑
 (青原思法嗣 會元三)鄧隱峯辭馬祖。祖云什麼處去。峯云石頭去。祖云石頭路滑。
峯云竿木隨身逢場作戲。遂到石頭。繞繩床三匝。振錫而立。云是何宗旨。
頭云蒼天蒼天。峯無語。回舉似祖。祖云更去問他。待他有語。汝便噓二聲。
峯去依前問。石頭廼噓兩聲。峯又無語。回舉似祖。祖云。向汝道石頭路滑。
馬祖問丹霞從甚麼處來。霞曰石頭。祖曰石頭路滑還躂倒汝麼。霞曰若躂倒即不來也。

五祖機峻
 (普燈十一)蘄州五祖法演禪師。自海會遷東山。太平佛鑑龍門佛眼三人詣山頭省覲。
祖集耆舊主事備湯菓夜話。祖問佛鑑舒州熟否。對曰熟。祖曰太平熟否。對曰熟。
祖曰諸莊共収稻多少。佛鑑籌慮間。祖正色厲聲曰。汝濫為一寺之主。
事無巨細悉要究心。常住出計一眾所係。汝猶罔知。其他細務不言可見。
山門執事知因識果。若師翁輔慈明祖師乎。汝不思常住物重如山乎。
盖演祖尋常機辨峻據如是。

明招虎尾
 (羅山道閑法嗣 會元十三)明招問疎山。虎生七子。第那箇無尾巴。山云第七箇無尾巴。

老宿鼠糞
 (傳燈廿七)昔有老宿。一夏並不為師僧說話。有僧自歎曰。我只與麼空過一夏。
不敢望和尚說佛法。得聞正因兩字也。老宿聊聞曰。闍梨莫速。若論正因。一字也無。
道了乃扣齒曰。適來無端與麼道。隣壁有老宿聞得乃曰。好一釜羹。被兩顆鼠糞污却。

法演四戒
 佛鑑和尚初受舒州太平請。禮辭五祖。祖曰。大凡住院。為已戒者有四。
第一勢不可使盡。第二福不可受盡。第三規矩不可行盡。第四好語不可說盡。
何故。好語說盡人必易之。規矩行盡人必繁之。福若受盡緣必孤。勢若使盡禍必至。
鑑再拜。服膺而退。

守初三頓
 (雲門法嗣 傳燈廿三)洞山守初詣雲門。門問近離何處。對曰查渡。又問夏在何處。
對曰湖南報慈。又問幾時離。對曰八月二十五。門曰放汝三頓棒。山罔然。
良久又申問曰。適來祇對不見有過。乃蒙賜棒。實所不曉。
門呵曰。飯袋子。江西湖南便爾商略。山悟其旨曰。他日正當於無人煙處。
不畜一粒米。飯十方僧。即日辭去。

成禪一喝
 (埜錄上)淨因成禪師同法真圓悟慈受并十大法師齋于太尉陳公良弼府第。
時徽宗私幸觀其法會。善華嚴者對眾問諸禪師曰。吾佛設教自小乘至圓頓。
掃除空有獨證真常。然後萬德莊嚴方名為佛。禪師一喝轉凡成聖。與諸經論似相違背。
今一喝若能入五教是為正說。若不能入是為邪說。諸禪師顧成。成曰。如法師所問。
不足三大禪師之酬。淨因小長老可以使法師無惑也。成召善。善應諾。成曰。
法師所謂佛之小乘教者乃有義也。大乘始教者乃空義也。大乘終教者乃不有不空義也。
大乘頓教者乃即有即空義也。一乘圓教者乃不空而不有不有不空義也。
如我一喝非惟能入五教。至於百工伎藝諸子百家悉皆能入。成乃喝一喝。
問善曰還聞麼。善曰聞。成曰。汝既聞。則此一喝是有能入小乘教。成須臾又召善曰。
還聞麼。曰不聞。成曰汝既不聞。則適來一喝是無能入始教。成又顧善曰。我初一喝。
汝既道有。喝久聲消。汝復道無。道無則元初實有。道有則于今實無。不有不無。
能入終教。成又曰。我有一喝之時。有非是有。因無故有。無一喝之時。無非是無。
因有故無。即有即無。能入頓教。成又曰。我此一喝不作一喝用。有無不及。
情解俱忘。道有之時纖塵不立。道無之時橫徧虗空。即此一喝。
入百千萬億喝入此一喝。是能入圓教。善不覺身起于座。再拜於成之前。成復為善曰。
非惟一喝為然。乃至語默動靜一切時一切處一切物一切事。契理契機。周遍無餘。
於是四眾歡喜。聞所未聞。龍顏大悅。

太宗十問
 (會元六)太宗皇帝一日幸相國寺。見僧看經問曰是甚麼經。僧曰仁王經。 
帝曰既是寡人經因甚却在卿手裡。僧無對(雪竇代曰。皇天無親。唯德是輔)。
幸開寶塔問僧。卿是甚人。對曰塔主。 帝曰。朕之塔為甚麼卿作主。僧無對
(雪竇代曰。合國咸知)。一日因僧朝見。帝問甚處來。對曰廬山臥雲庵。 
帝曰。朕聞臥雲深處不朝天。為甚到此。僧無對(雪竇代曰。難逃至化)
僧入對次奏曰。陛下還記得麼。帝曰甚處相見來。奏曰靈山一別直至如今。 
帝曰卿以何為驗。僧無對(雪竇代云。貧道得得來)京寺回祿。藏經悉為煨燼。
僧欲乞宣賜。 召問。昔日摩騰不燒。如今為甚却燒。
僧無對(雪竇代云。陛下不忘付屬)。帝甞夢神人報曰。請 陛下發菩提心。
因早朝宣問左右街。菩提心作麼生發。街無對(雪竇代云。實謂今古罕聞)。
智寂大師進三界圖。帝問。朕在那一界中。寂無對(保寧勇代云。陛下何處不稱尊)。
一日朝罷。 帝擎鉢問丞相王隨曰。既是大庾嶺頭提不起。為甚麼却在朕手裡。隨無對。

耽章寶鏡
 (洞山法嗣 僧寶傳)曹山寶鏡三昧。其詞曰。如是之法。佛祖密付。汝今得之。
其善保護。銀盃盛雪。明月藏鷺。類之弗齊。混則知處。意不在言。來機亦赴。
動成窠臼。差落顧佇。背觸俱非。如大火聚。但形文彩。即屬染污。夜半正明。
天曉不露。為物作則。用拔諸苦。雖非有為。不是無語。如臨寶鏡。形影相視。
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世嬰兒。五相完具。不去不來。不起不住。婆婆和和。
有句無句。終必得物。語未正故。重离六父。徧正回互。疊而為三。變盡成五。
如荎(徒結反。具五味草也)草味。如金剛杵。正中妙挾。敲唱双舉。通宗通塗。
挾帶挾路。錯然則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屬迷悟。因緣時節。寂然昭著。
細入無間。大絕方所。毫忽之差。不應律呂。今有頓漸。緣立宗趣。宗趣分矣。
即是規矩。宗通趣極。真常流注。外寂中搖。係駒伏鼠。先聖悲之。為法檀度。
隨其顛倒。以緇為素。顛倒相滅。肯心自許。要合古轍。請觀前古。佛道垂成。
十劫觀樹。如虎之缺。如馬之馵。以有下劣。寶几珍御。以有驚異。黧奴白牯。
羿以巧力。射中百步。箭鋒相直。巧力何預。木人方歌。石兒起舞。非情識到。
寧容思慮。臣奉於君。子順於父。不順於母不孝。不奉非輔。潛行密用。如愚。
若魯但能相續。名主中主。

南衙題辭

新開鷄鴨
 (巴陵新開顥鑒大師傳燈廿二)僧問巴陵祖意教意是同是別。陵曰。鷄寒上樹。鴨寒下水。

石門鈎錐
 (首山念法嗣 會元十一)石門蘊聰慈照禪師。上堂。十五日已前諸佛生。
十五日已後諸佛滅。十五日已前諸佛生。你不得離我這裡。若離我這裡。
我有鈎子鈎你。十五日已後諸佛滅。你不得住我這裡。若住我這裡。
我有錐子錐你。且道正當十五日。用鈎即是。用錐即是。遂有偈曰。正當十五日。
鈎錐一時息。更擬問如何。回頭日又出。

無餘喝道

萬卦題詩

蚊鑽鐵牛
 (會元九)泉州招慶院道匡禪師。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蚊子上銕牛。
溈山一日問雲岩。聞汝久在藥山是否。岩云是。山曰藥山大人相如何。岩云涅槃後有。
山曰涅槃後有作麼生。岩云水灑不著。雲岩却問溈山。百丈大人相如何。
山曰巍巍堂堂煒煒煌煌。聲前非聲色後非色。蚊子上鐵牛。無汝下觜處。

踞解秤槌
 (會元十二)僧問大愚如何是佛。愚曰鋸解秤槌。

龐蘊是非
 (傳燈八)龐居士問本溪和尚。丹霞打侍者意在何處。溪曰大老翁見人長短在。
士曰為我與師同參方敢借問。溪曰。若恁麼。從頭舉來。共你商量。士曰。大老翁。
不可共你說人是非。溪曰念翁年老。士曰罪過罪過。

清平豐儉
 (翠微無學法嗣 傳燈十五)鄂州清平山令遵禪師。上堂曰。諸上坐。
夫出家人須會佛意始得。若會佛意不在僧俗男女貴賤。但隨家豐儉安樂便得。
諸上坐盡是久處叢林徧參尊宿。且作麼生會佛意。試出來大家商量。莫空氣高。
至後一事無成。一生空度。若未會佛意。直饒頭上出水。足下出火。燒身鍊臂。
聰惠多辨。聚徒一千二千。說法如雲如雨。講得天華亂墜。只成箇邪說。爭競是非。
去佛法大遠。在諸人幸值色身安健。不值諸難。何妨近前。著此工夫。體取佛意好。

大顛佛光
 (石頭迁法嗣 事苑四)韓愈至潮州。聆大顛禪師之名。累邀之不至。
一日大顛特往謁之。愈曰。三請不來。不召何來。曰。三請不來為侍郎。
不召而來為佛光。愈曰如何是佛光。顛曰看看。

雪峰火焰
 (會元七)玄沙因雪峯指火曰。三世諸佛在火焰裡轉大法輪。沙曰近日王令稍嚴。
峯曰作麼生。沙曰不許攙奪行市。雲門曰。火焰為三世諸佛說法。三世諸佛立地聽。

大惠還僧
 (圓悟勤法嗣 會元十九)臨安府徑山宗杲大惠普覺禪師道法之盛冠于一時。
眾二千餘。皆諸方俊乂。侍郎張公九成亦從之游。灑然契悟。
一日因議及朝政與師連禍。紹興辛酉五月毀衣牒。屏居衡陽。乃裒先德機語。
間與拈提。離為三帙。目曰正法眼藏。凡十年移居梅陽。又五年高宗皇帝特恩放還。
明年春復僧伽梨。四方虗席以邀。率不就。後奉朝命居育王。
逾年有旨改徑山。道俗歆慕如初。

寂音遭貶
 (真淨文法嗣 僧寶傳十九)清源惠供覺範。號寂音尊者。崇寧元年反於長沙雲盖。
是時陳公瓘瑩中謫嶺外。以偈見寄。且欲其為負華嚴經入嶺。偈曰。
大士遊方興盡回。家山風月絕纖埃。杖頭多少閑田地。挑取華嚴入嶺來。
師和之曰。因法相逢一笑開。俯看人世過飛埃。湖湘嶺外休分別。圓寂光中共往來。
其後師坐與公遊而獲譴。

首山竹篦
 (風穴沼法嗣 會元十一)首山拈竹篦問僧。喚作竹篦則觸。不喚作竹篦則背。
且道喚作甚麼。

玄冥木劒


禪苑蒙求卷之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