자료실 91

大乘四論玄義 第8卷

大乘四論玄義 第8卷 無依無得大乘四論玄義記卷第八 經說佛性不同。大經師子吼品云。首楞嚴三昧。有五種名。一首楞嚴三昧。二般若波羅蜜。三金剛三昧。四師子吼三昧。五佛性。隨所在處處得名。如一三昧得種種名。禪名四禪根名定力名定覺名定正定等也。又聖行品云。如來即是虗空佛性。虗空佛性即是如來。此三法四句不可得。不生不滅。不青不黃等故也。尋□□□□既云。佛性如虗空者。涅槃般若。皆如虗空。不如成實論等師云。大虗之空理有此空世諦法。都似外道所計五是常。即是百論所破也。今謂虗空離四句百非。故中論六種品云。虗空非有亦非無等。難四句為虗空。空只如空故。空有並離四句。所以經云形遍十方而不動。言滿十方而無所說。故淨名杜口義非是不口不言名為杜口也。故大經云。若知如來常不說法。是菩薩具足多聞也。哀嘆品。如來性品。德王品。師子吼品。迦葉等品。所明佛性具如前說。華嚴經寶王如來性起品云。從寶王如來性起諸佛如來以此為性。非..

자료실 2020.11.12

大乘四論玄義 第7卷

大乘四論玄義 第7卷 無依無得大乘四論玄義記卷第七 佛性義有四重。第一明大意。第二論釋名。第三辨體相。第四廣料簡。 第一明大意者。興皇大師云。必須語無依無得□□所住為宗。故大品□□□□□發初云。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羅蜜中故。關中僧叡法師大品疏中云。啟彰玄門。以不住為始。以無得為終故。若有一豪可得。並須破洗。何以故。若留一微豪。則非無得宗致。故大經云。佛性者非有非無。非因非果。非內非外。非常非斷。等離四句。絕百非。雖然爾復得言凡一切眾生皆有佛性。而亦得言無言。有之興無。約得失之情。分之為□。即是有所得無所得也。故大經梵行品云。有所得者生死二十五有。無所得者名大涅槃也。經既言。有所得者名為生死。故無有佛性。無所得者名為涅槃。故有中道佛性。更無別物也。但失之者。佛性為生死二十五有。得之者生死二十五有為佛性。故失者即是理外。得者即是理內。故一家義宗。顛倒不顛倒無豪末差別。故大經如來性品云。猶如甘露..

자료실 2020.11.12

大乘四論玄義 第6卷

大乘四論玄義 第6卷 無依無得大乘四論玄義記卷第六 感應義有四重。第一大意。第二釋名。第三明體相。第四廣簡。 第一大意。夫感應義者。正談眾生與佛。有相會通相關之義。正是興顯佛法為宗也。故至人雖絕名相。而機動必赴。隨其所宜。麤妙之色。無盡之形。不以寂絕失於應化。亦不以滅迹[虛*予]於法身也。故涅槃經四相品云。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種種示現神通變化。如首楞嚴經中廣說。斯則久證涅槃。方垂無盡之化。故真應兩明。方顯中道正法也。故肇師云。非本無以垂迹。非迹無以顯本。本迹雖殊不思議一也。而經云。感應之名不同。阿惟越致遮經上卷。舍利弗及阿難問佛所見光明等。此何感應也。餘經或單噵感。或單噵應。華嚴第五十卷云。無心於彼此。而非應一切。金光明經云。佛真身猶如虗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也。瑞應經云。吉祥感徵。亦不言應。但徵只是應義。徵即是徵兆也。若感應宗致說二乘賢聖為物良田。而小乘俱意求自廣。非為含識。含識求道..

자료실 2020.11.12

大乘四論玄義記卷第五

大乘四論玄義記卷第五 二諦義有十重。第一明大意。第二明釋名。第三論立名。第四明有無。第五辨觀行。第六論相即。第七明體相。第八辨絕名。第九明攝法。第十明同異。 第一明大意。二諦者。實是非前非後。復非一時。豈有重數。但對破開善寺十重。故無差別差別。十重釋之。解二諦大意。置師辭不同。略有五家。有所得成實論小乘師。第一光宅寺雲法師云。二諦者。乃是聖教之幽宗。靈智之淵府也。第二莊嚴寺旻法師云。二諦者。蓋是却惑之勝境。入道之要津也。第三開善寺藏法師云。二諦者。蓋是法性之旨歸。一真不二之極理也。第四宗國北多寶寺廣州大亮法師云。二諦者。蓋是言教之通詮。相待之假稱。非窮宗之實因也。第五攝嶺西霞寺無所得三論大意大師詮法師云。二諦者蓋是表理之極說。文言之妙教。體非有無。有無不永於體。理非一二。一二不違於理之。今依大師說。所言真俗二諦者。即是有無。有無共顯一道。佛隨緣說有無二教。貫於眾經。華嚴經有十重二諦十種..

자료실 2020.11.12

大乘四論玄義 卷第二

大乘四論玄義 第2卷 無依無得大乘四論玄義記目次 卷第一 十地義(闕文) 卷第二 第二明斷伏義 一明斷伏(一明斷伏 二論修行 三辨得失) 二論雜問答 料簡第三明時節劫數 金剛心義 一明大意 二釋名 三明出體 四料簡 卷第三 卷第四 闕文 卷第五 二諦義 一明大意 二明釋名 三論立名 四明有無 五辨觀行 六論相即 七明體相 八辨絕名(闕文) 九明攝法(闕文) 十明同異(闕文) 卷第六 感應義 一大意 二釋名 三明體相 四廣料簡 卷第七 佛性義 一明大意 二論釋名 三辨體相 四廣料簡(一辨宗途二明證中道為佛性體) 卷第八(疑卷頭有闕文) (三論尋經佛性名 四明本始有義 五辨內外有無 六論見不見佛性 七料簡 八會釋) 卷第九 二智義 一大意 二論釋名 三體相 四辨料簡(一辨料簡 二論須彌入芥子 三明斷伏) 卷第十(或卷第十二歟) 三乘義 一釋名 二體相 三廣料簡 四明五乘 莊嚴義 一明釋名 ..

자료실 2020.11.12

청익록(請益錄) _萬松老人評唱, 天童覺和尚拈古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拈古請益錄 第1卷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拈古請 益錄序 最初。威音王以前。早有箇無孔鐵鎚。大悲通身八萬四千姥陀羅臂。摸索不著。洞山之後。有無手人。上天童山頂。拋向九霄雲外。下長蘆岸邊。沈在千尋海底。是可忍也。於是百般拈弄。遂成百則。百年之後。湛然居士。斷送萬松。再呈醜拙。萬松曰。雪巖先師。亦曾於王山頂上。滏水岸邊。舉洞山示眾云。初秋夏末。兄弟或東或西。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良久云。祇如萬里無寸草處。又作麼生去。石霜云。出門便是草。大陽云。直饒不出門。亦是草漫漫地。師拈云。三箇老漢。雖然異口同音。未免撞頭磕額。何也。一人大開口了合不得。一人高擡脚了放不下。一人緊閉門了出不去。王山即不然。遍十方界非外。全在一微塵。在一微塵非內。遍十方界。祇這一微塵許。也須及盡不可得。向那裏安門。甚麼入草。還會麼。休侵洞嶺初秋草。請看疎山臘月蓮。萬松忝授緒餘。義無牢讓。自庚寅九月旦請..

자료실 2020.10.10

雲門匡真禪師廣錄

雲門匡真禪師廣錄 第1卷 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上并序 祖燈相繼數百年間。出類邁倫。超今越古。盡妙盡神。道盛行於天下者數人而已。雲門大宗師特為之最。擒縱舒卷縱橫變化。放開江海。魚龍得游泳之方。把斷乾坤。鬼神無行走之路。草木亦當稽首。土石為之發光。其傳於世者。對機室錄垂代勘辨。行錄歲久或有差舛。今參考刊正一新鏤板。以永流播。益使本分鉗鎚金聲而玉振。崢嶸世界瓦解而氷銷。必若列派分宗。不免將錯就錯。論功紀德。已是埋沒前賢。畫樣起模。適足糊塗後學。若是頂門有眼甚處與雲門相見。 熙寧丙辰三月二十五日 權發遣兩浙轉運副使公事蘇澥序 門人明識大師賜紫守堅集 對機三百二十則 師上堂良久云。夫唱道之機。固難諧剖。若也一言相契。猶是多途。況復刀刀。有何所益。然且教乘之中。各有殊分。律為戒學。經為定學。論為慧學。三藏五乘五時八教。各有所歸。然一乘圓頓也大難明。直下明得。與衲僧天地懸殊。若向衲僧門下。句裏呈機。徒..

자료실 2020.08.03